在家庭上下夹攻,职业遇到瓶颈,收入不敌支出,全民感到“蕉绿”的当下,“何以解忧,唯有暴富”确实成了普遍共识,因此爆款文章的主题最多就是财富与投资了,从炒股到炒币到炒鞋,在一个个风口中不断重复飞猪和裸泳的轮回。同时近十年来科技+互联网巨头跟跑接力赛似的,估值不断突破天际,从BAT到TMD,不断刷新穷人的想象力,又再次验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真理—可怕的是人家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呀,看看现在富裕的层次,再想想自己所在的LEVEL:
你会发现所谓的迷茫其实只是赚钱太少,那要怎么办呢,要么洗洗睡要么嗷嗷叫呀,所以在AI打败我们之前,我们要努力成为斜杠青年,所以叫醒我们的应该是梦想,自律的银生才有希望,这让社畜们的床头又多了好多闹钟,也让从音频到视频的诸多知识付费APP又收了很多智商税,但不管是抓住风口还是苦练内功,都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并没有让我们少奋斗二十年,毕竟现在,传统少奋斗二十年的套路,比如遇到重金求子,能够嫁入豪门,确实越来越不靠谱了。那到底怎样才能成功呢?
问题一:什么叫做成功
如果要给成功下一个定义,很多人会说有钱花随便花,想干啥就干啥,专业一点的人会说要实现财务自由(投融资性收入超过劳动经营性收入),但是即使有钱也没有人可以实现想干啥就干啥,倒是有钱可以让人不想干啥就不干啥,拥有这种选择的权力已经是人生赢家了。
其实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价值,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仅仅是银行余额,按需求层次理论分析,人们所追求的普遍价值,往往包括了健康、事业、感情和财富,这也是为什么四面佛香火如此鼎盛的原因(分别代表健康、事业、爱情与财运),其实也有更通俗的成功标准(笑):
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,现在要实现逆袭的难度都在增加,马太福音说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,老子说,人之道,损不足以奉有余,基本是不可逆转了,所以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怎么少奋斗二十年,这个方法笔者也没找到,如果有哪位找到了倒是可以告诉一下我。我们要讨论的是,怎样才能不多奋斗二十年。
问题二:什么才是关键
稻盛和夫先生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提到,人生成就=思维X态度X能力+资源,我这里把原话中的热情换为态度,可能更好理解一些,但是这个公式还要加上一个资源,也就是环境,补齐后公式变成:人生成就=思维X态度X能力+资源。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,基本上说的就是资源和能力,但是根子还是在思维方式,固执的思维诞生固化的行为展现固化的语言,逻辑虽然简单甚至有些绝对,也基本上能说明问题。一个人的自我身份定位、价值取向、人格特质,决定了思维方式,进而完成剩下的转化链条,一个接到坠楼儿童的足球守门员,第一个反应是快速跑两步把“球”踢飞,一个接到灾荒汇报的皇帝,会问出“何不食肉糜”这种白痴问题。这一点对于企业家更甚,因为企业家的认知边界,就是这家企业的发展上限。因此构建思维模型,是诞生正确行为进而推导理想结果的关键,而错误的思维模型,则可能成为吞噬人生能量的黑洞,变成你远行鞋里的沙子,让你多奋斗二十年而不自知。
思维黑洞一:依赖
在思维黑洞里排名第一的应该就是依赖了。具体的反映有三点
1、错误的归因。第一种表现是不论发生什么坏事,都归因于外,俗称向外看而不是向内求,把不顺利归因于大环境不好,把遇到状况归因于运气不佳,你若问员工早上为什么迟到,八成不是公交的锅就是天气的锅,你若问世道有性别的话会是什么,一定是母的因为如此不公,你看小时候白雪公主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了,七个小屌丝对你再好也比不过高富帅的一个吻,你再看为什么红颜薄命,因为没人在意丑的人活多久。可是如果都是环境决定论,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就打洞的话,那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终点,那干脆都洗洗睡算了,人家演说家比赛冠军刘媛媛都说了,命运的手里是有漏网之鱼的。老说家庭不和是因为老婆像仙人掌一样浑身带刺,可是植物学早就说了,仙人掌喜欢长在沙漠呀,是你这个沙漠把人家变成仙人掌的,你如果是沃土,那长出的应该是一片森林才对,所以,相信环境和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,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辞,正面思考已经是我们对抗残酷现实的唯一武器了。
其实把失败归因于外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,毕竟大家都需要个台阶吗,要不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能。但是人的思维的可怕是,如果是自己失败,都怪环境,若是自己成功呢,就开始归因于内,错把平台当本事。有个寓言故事说,一头拉磨的驴偶尔有机会驼着寺庙的佛出门,受到人们虔诚的跪拜,以为人们有多崇拜它,再也不肯拉磨,结果被人打死了。职场上经常也可以看到在大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各位爷,一旦开始创业后原形毕露,说的就是这种错误的自我暗示。《三体》有云,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!
2、沉迷于舒适区。关于温水煮青蛙和老鼠进米缸的故事我们就不赘述了,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,有一段关于监狱高墙的描述:刚入狱的时候,你痛恨周围的高墙,慢慢地,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,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——这段描述完美地诠释了舒适区中人们对现状的依赖,舒适的后面是阙值的提升,你看看一波波时间杀的娱乐奶嘴,从王者荣耀到吃鸡再到抖音,让本来就没多少核心竞争力的人们沉迷于感官刺激,而再也不会推迟满足感,沉迷于消费主义,而再也不会从长计议。互联网金融数据显示,30岁以下人士占据在线借贷的49%,对这种透支人生价值,寅吃卯粮的,强烈建议去看看莫泊桑的《项链》故事。
思维黑洞二:从众
财富自由之路的作者笑来老师说,人生三大坑,莫名其妙凑热闹,心急火燎随大流,老替别人瞎操心。从众不仅是行为上的随波逐流,语言上的人云亦云,更反映严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担责的勇气。有人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四种创富的模式,分别是胆子大、路子广、上车快和脑子活,分别对应实物投资、证券投资、房产投资和股权投资,害怕错过便宜的贪欲,热血无知缺乏的判断力,造就了一波波绿油油的韭菜,你看到股票市场一片大好,是个傻瓜都能赚钱,没想到你一进去,你就成了那个傻瓜。从众还因为每个人都有幸存者偏差,就像闯红灯的众人,总觉得那么多人都没事,我肯定也没事,那么多人都赚到钱了,我肯定不会是接盘侠,再加上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教训,就是从来记不住任何教训,所以我们对未来的类似币圈和714高炮的收割场景,大可以继续把瓜吃起来。
说到从众,《乌合之众》里面有经典论述,有空可以看看。还有个经典的群体行为养成的故事:科学家抓了只猴子丢进铁笼,猴脚上绑根电线,笼子上挂串香蕉,猴子一看香蕉就跳起抓,一抓就电它,如是者三,猴子安分,然后放进第二只猴子,二猴抓香蕉我们就电第一只猴,一猴就揍二楼,如是者三,二猴安分,再放进第三只猴,依法炮制,到第五只猴的时候,把第一只猴子撤走,就能看到一奇妙场景:第五只猴子跳起抓香蕉,被其它三猴围殴,对白如下:“你们干嘛揍俺”“我们也不知道干嘛要揍你,反正就是要揍你”。
所以孟母要三迁,所以说经济舱和头等舱的区别是游戏和看书,所以乞丐从来不嫉妒百万富翁只会嫉妒隔壁讨钱更多的乞丐,物以类聚人以群分,小赌怡情大赌伤身,天天从这样的众必然会强赌灰飞烟灭呀骚年,实在还醒悟不了,就去相亲吧,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,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绍人眼里是什么货色了。在职场也有三大从众的坑,分别是1、官大一级压死人,追求职位与待遇,2、做得好不如嫁的好,依赖关系和后门,3、今朝有酒今朝醉,沉迷享乐和短视,开启一张报纸一杯茶,半天麻将半天班,一顿晚饭一顿酒模式。对应的建议就是人生不要吃三碗饭,一碗剩饭,拾人牙慧,人云亦云;一碗软饭,依赖纠缠,毫不独立;一碗白饭,占人便宜,心安理得。
思维黑洞三:拖延
最近996话题沸沸扬扬,我们倒不是要凑热闹,只是996多了固然会ICU,可是很多人即使不用996,省了一堆的时间也不知道该干什么,因为既没有想要实现的梦想,也没有关注嘴腿的毅力,大部分人选择边抱怨边将就,在忙碌、茫然、盲目之间钟摆式轮回,在低效率层次重复忙碌,让时间跟马桶似的,一冲一天(黄渤老师语),晚上想想千条路,早上起来走原路。用个比喻叫做,人生的前三十年睡不醒,后三十年睡不着。
拖延的基本模式是:不想做-偷个懒-自我否定-更不想做-继续偷懒-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个。其实拖延说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,更涉及三个职业生涯的重要成本:
一个叫机会成本,通俗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你选择了一个工作,要想稍微有点成就都需要投入很多年的时间的,如果不能有所积累,机会成本是很高的,所有命运的馈赠,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,等三十五岁过后想要转换职业赛道,相当于从头开始学习左手用筷,痛苦可想而知。
二是沉没成本。一个人如果花了100元看巨幕电影,开场五分钟就发现是个烂片,人们往往会怎么选择呢?很多人会被100元的沉没成本所绑架,觉得怎么也要把本看回来,而不知道会更多增加无效的时间支出。人在巨大的沉没成本面前会选择随波逐流,而拖延则会极大地增加我们职业的沉没成本。
三是边际成本。人在职场上的价值,随着年纪增加能力老化,对企业而言边际效用是递减的,而随着负担加重精力变差,边际成本却是递增的,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,要达到一定高度是有时间窗口的,拖延无疑会让你无法在最好的年华抓住最好的机会,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。在漫长的时间里,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,不可能的事情经常发生,我们最好有所准备。既然迟早会被时代淘汰,你是选择被人淘汰还是自己升级呢?
思维黑洞四:保守
人们都说,少年人多血性,中年人多犬儒,这确实不能怪中年人。冯唐说到中年危机,说根源是确定感,人到中年,你已经知道自己多少斤两,哪些事你能干,哪些事你一辈子干不了,这种时候,你还有什么兴奋点?所以中年的残酷就在于,要在渺茫的希望中负重前行,回家要在车库里抽一根烟才敢上楼,面对职场的责难也不敢像年轻人一样说走就走。但是我们看看四周,这种保守其实除了对不确定的恐惧以外,还有更深的思维病毒,主要体现在三点:
1、习得性无助。就像泰国的大象,小的时候被抓来,意图逃跑往往招来惩罚,长大后成吨的重量,可以轻松挣断绳索,却再也不会努力了。既然努力无法改变,干脆就不要努力了,佛系不是挺好吗,平凡是福!殊不知你说的平凡是平庸,你的岁月静好,必然要有人负重前行,生活是件华美的袍子,内里从来爬满了虱子。事实上人的潜力,不管是身体机能还是大脑活力,中年都是最巅峰的时期呀,皱纹如果不能阻止刻在脸上,就不要刻在心里了。马童鞋35岁才创立阿里,董小姐36岁才入职格力,褚老说75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呢。罗曼罗兰不是说了吗,真正的英雄主义,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
2、习惯性防卫。前人说过,人分三种,要么先知先觉,要么后知后觉,最怕不知不觉。马总也说过,有的人,先相信后看到,有的人先看到才相信,有的人呢,即使看到也不信。对于任何陌生、风险、未知,都是一棍子敲死,讳疾忌医,因噎废食,自我设限,最喜欢说的就是我不会,我没做过,我就是这样了,我习惯了,我现在还不错,然后心安理得得把一年的经验重复十年,美其名曰工作经验丰富。在做规划的时候,夸大失败的后果,断绝尝试的可能,为了避免失败,拒绝了一切开始。所以人家说,成功者的两会是开会和学习会,LOSER的两会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,而奋斗者的两会才是暂时不会,一定要会!在职场上,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?“Sit at the table”,你不坐到桌子上来,怎么会有机会呢。作家冯唐还说过,人到中年,要不着急不害怕,更不要脸。
3、绝杀式语言。撒切尔夫人说过,要小心你的语言,它迟早会变成你的行为。保守的人不仅自我否定,也倾向于否定他人。据说在婚姻中有四句绝杀,男人是“问那么多干什么,说了你也不懂”和“你一定要这么想,那我也没办法”,而女人是“你怎么不像隔壁老王,向他那么会挣钱/疼老老婆”和“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上,我早就XXX了”。保守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嘴炮,用抱怨来掩饰自己的恐惧,俗话说骏马面前无沟壑,怂人面前全是坎,说的就是这种语言病毒。下次碰到别人说这个那个不重要,我无所谓,比如经常说读书没用,学历废纸的那些,一定要怼他一句:请先拥有,才有资格说不重要。
《三体》里说,失去人性,失去很多,失去兽性,失去一切。燃烧吧,小宇宙!
思维黑洞五:稀缺
这里说的稀缺,其实不是思维本身,而是当时间和金钱上匮乏,就是拥有的东西不够满足需求的时候,就会带来稀缺的状态,而这种状态会俘获人的心智,开始呈现以下思维状态:
1、专注与忽视。时间的急迫带来人们专注,提高了完成工作速度,金钱上的稀少让人们精打细算,提高了金钱的利用效率。然而,正因为稀缺,大脑被绑架,我们开始忽视除了眼前工作以外其他重要事项,也不敢去做任何脱离眼前任务和财力的想象与规划。同时这种事情做不完,生活费不够用的状态,开始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,让人变得蠢笨和冲动、市侩和保守,贫贱夫妻百事哀,没钱家庭天天吵的故事就开始了。
2、借用与短视。因为稀缺,迫切想要解决,就开始铤而走险:用借贷金钱来应付眼前账单,从而开始无休止举债甚至开始滑向深渊;用放下眼前工作的方法先处理积压,从而开启天天被人追着跑,永远当消防员到处救火,工作永远做不完的模式。
总结
其实以上的思维黑洞,用佛家的贪嗔痴慢疑也基本能对的上号。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,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?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,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——拿错稿子了,但即使不讲得这么高大上,我们也可以参照一下《乔家大院》乔致庸89岁的独白,问问自己:你觉得你这辈子过的咋样?值吗?要想实现精彩、有价值的人生,不光要洗澡,洗脑更重要。对每个人来说,我们并不孤独,同时也不特殊,这些思维的坑,多少都踏入过。只是人生是长跑,短期看运气,长期看思维,永远保持独立、勇敢、乐观、从容,能够帮助我们走得更远。
与君共勉!